近日,省內多地區實行連續核酸檢測,不少公眾有困惑為何檢測多次陰性還要繼續進行核酸檢測?為此海南日報記者采訪省疾控專家進行解答。
省疾控專家表示,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播更快、潛伏期更短、隱匿性更強的特點,我們必須以快制快,最短時間內“撈出”所有傳染源,及時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鏈,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。
對于發現早、病例數少、沒有發生社區持續傳播的疫情,需快速開展精準流調,通過快速精準的流調,查找更多的感染者和密接人員(潛在的傳染源),盡快做到“應檢盡檢”,對感染者和密接“應轉盡轉”,及時切斷傳播途徑,盡早控制疫情,才能減少核酸檢測輪次;如不能做到精準流調、“應檢盡檢”和“應轉盡轉”,在發生聚集性疫情時,特別是感染來源不明的情況下,將不得不通過多輪次的核酸檢測來找出感染者,每天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劃定區域人口的核酸檢測。在人群篩查結束后,根據感染者檢出數量及其分布等情況,研判疫情防控風險,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下一輪的核酸檢測。
至于何時可以結束核酸檢測?省疾控專家表示,根據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九版)》“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場景下區域核酸檢測策略”要求,疫情發生后,在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,綜合疫情發生地區人口規模大小、感染來源是否明確、是否存在社區傳播風險及傳播鏈是否清晰等因素進行研判,根據風險大小,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,確定區域核酸檢測的范圍和頻次。
一、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
疫情發生后,經流調研判,傳播鏈不清、風險場所和風險人員多、風險人員流動性大,疫情存在擴散風險時,疫情所在區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后,間隔3天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無社會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。
感染者活動頻繁、停留時間長的其他區,可基于流調研判,劃定一定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。原則上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,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。
二、一般城市
疫情發生后,經流調研判,傳播鏈不清、風險場所和風險人員多、風險人員流動性大,疫情存在擴散風險時,疫情所在市的城區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后,間隔3天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無社會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。
城區之外的區域,基于流調研判,劃定一定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。原則上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,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。
三、農村地區
疫情發生后,經流調研判,傳播鏈不清、風險場所和風險人員多、風險人員流動性大,疫情存在擴散風險時,疫情涉及的自然村、涉及鄉鎮政府所在地及所在縣城,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后,間隔3天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無社會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。
疫情波及多個鄉鎮時,基于流調研判,擴大范圍開展全員核酸檢測。原則上每日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,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,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。
原標題:為什么要進行多輪核酸檢測 海南省疾控專家解答
記者:馬珂 通訊員:黎藝
(編輯: 符月嬌)